💖 媽媽帶小蕊上親子音樂課,只看到小蕊自己跟著音樂跳的很開心,不見媽媽進教室【因為遲到,媽媽跑去上廁所】這個時候就看到小心的媽媽邀請小蕊一起來牽手,課程繼續進行,小蕊的媽媽進教室後就是找一個角落坐下來,滑著手機
😱
😱
😱
小蕊開始叫:媽媽~媽媽~媽媽😠
😠
😠
才看到媽媽將手機放旁邊,陪小蕊,但沒有多久,老師開始講起故事,小蕊往前坐的時候,媽媽又開始滑手機了😱
😱
😱
👉 同班級的其他孩子的媽媽都把手機收起來,認真的陪伴孩子上課,只有在覺得孩子好可愛的時候,才會把手機拿出來幫孩子照相,而且還是不讓孩子發現的狀況下使用
👏
👏
👏
👏
👏
💖 晞晞媽媽帶晞晞畫畫,整堂課都看到晞晞媽媽在滑手機,其他的媽媽都在認真的陪孩子,即使孩子不需要幫忙,媽媽也非常認真的看著孩子的動作,所以孩子們都非常專心,也非常穩定。晞晞媽媽也非常認真,非常認真的滑手機
👉 教室裡就一直聽到晞晞叫:媽媽~媽媽~
👉 媽媽看了一下晞晞說:好,你做。然後繼續滑手機
😱
😱
😱
👉 晞晞:媽媽畫,媽媽畫
👉 媽媽看了一下晞晞說:你自己畫
👉 晞晞:媽媽~媽媽畫
👉 媽媽這次放下了手機幫晞晞畫
😱
😱
😱
😱
😱
🤔 請問媽媽們的反應都跟晞晞媽媽一樣嗎?
🤔 為什麼晞晞會一直叫媽媽?
💁這是親子課,
💁這是親子課,
💁這是親子課,親子課的設計,就是孩子的課程,孩子做不到或者比較難的時候,是需要媽媽的幫忙,而不是直接幫孩子做完。還以。還有~這是屬於親子一起活動的課程。絕對不是孩子活動,媽媽放空的大好時機
🙅
🙅
🙅
🙅
🙅
💖 小編長期觀察的結果,通常只要媽媽《滑手機》,《講電話》,或者《聊天》的時候
👉 孩子就會做很多事情來引起媽媽的注意
👉 或者生氣的喊叫媽媽
👉 拉媽媽過來
【非常明顯的,孩子非常想利用和媽媽一起上課的時間,《獨享媽媽》,《要媽媽的認真陪伴》】👉 但是我們的媽媽們的認為~我已經很認真的帶你來上課了,我也需要休閒時間啊~滑滑手機,回回line看一下fb不會花很久的時間,我還是有在看孩子啊~
🙅
🙅
🙅
🙅
🙅
👉 也有媽媽說:我上班已經很累了,已經特別撥時間帶他來上課了,還要我不能滑手機,講電話,聊天~我就不能放輕鬆嗎?
🙅 當然不是啊~而且請《放鬆心情》,《跟孩子一起融入課程》,《一同歡樂》
💖 有沒有發現,孩子的
● 觸覺越來越敏感
● 情緒起伏變大
● 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
● 對媽媽也越來越不滿
● 隔代教養
💖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獨佔媽媽的時間,獨生子女也不例外,因為媽媽在家總是忙,忙著洗衣,煮飯,打掃家裡,滑手機,追劇,孩子總是自己玩
👉 需要獨佔媽媽的愛的小孩~
👉 媽媽總是很忙的孩子
👉 媽媽不陪玩的孩子
👉 家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的孩子
👉 媽媽上班,平常都是媽媽以外的人陪的孩子,【認真】陪伴,才是關鍵
👉 沒有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的孩子
👉 媽媽雖然全職都在家裡,但是沒有認真陪伴孩子
💖 不要以為全職在家,或提早回家,人在家就是陪伴,【認真】陪伴才是重點
💖 我們來看看那些~媽媽有【認真】陪伴的孩子們
● 情緒穩定
● 專注力強
● 觀察力好
● 樂觀,常笑
● 安全感足夠
● 能力高
● 創意強
💖 為什麼小編會特別有感覺~特別想幫孩子們說話~嗯~就是特別有感覺,就是知道孩子們的感受。也許以前的社會觀念,沒有陪伴的觀念,如果不是男生,只要是女生,又特別是長女,就幾乎就是會被忽視,背起照顧弟妹的責任。
👉 媽媽即使是全職媽媽,早上永遠爬不起來做早餐,打理孩子們上學
😭
😭
😭
😭
😭,都是阿嬤在弄,幫孫女綁頭髮,弄早餐,害怕孫子孫女危險,堅持跟在後面,看到孫子,孫女安全過了馬路才打道回府。
👉 有時候阿嬤也有不爽,硬是要嘮叨個兩句,把媽媽叫醒,結果媽媽卻不爽的對孩子出氣
😭
😭
😭
😭
😭
👉 輪到媽媽接孩子回家,媽媽卻總是忘記,最晚去接小孩,孩子每次都淚水汪汪的望著外面,期盼著家人的到來,盼啊盼~望啊望~就是沒看到人,孩子每天都不想上學的原因其實沒別的~就是不想又被媽媽忘記在學校,但是無法說實話
😭,因為說了實話,只會換來一頓毒打
😭
😭
😭
😭
😭
💖 媽媽要換一種看法,換一下跟孩子一樣的立場來看孩子,妳就會明白了。
👉 前幾天有媽媽問小編說:為什麼我家4年級的哥哥會說:妳憑什麼管我?妳有什麼資格管我?我只是叫他先去把功課寫完,不要躺在沙發上跟著阿嬤一直看電視,結果~結果~竟然這樣回我
😠
😡
😬
👉 小編問:孩子不是媽媽帶大的吧?
👉 媽媽:對
😕 媽媽一定覺得【我辛辛苦苦就是為了你們這些孩子】
👈
👈
👈很可惜的,孩子無法感受,也不應該一直被妳的語言和情緒勒索
😟 因果關係嗎?種樹概念好了~把種子撒下,【妳的照料就是非常關鍵】,【放任不管也會長大喔~但是會長成什麼樣子?不是妳能掌控的,這中間想要在依照妳的心意成長~那
😓~可
😓~是
😓~需
😓~要
😓~花
😓~費
😓~更
😓~大
😓~的
😓~心
😓~力
😓~的
😓~
💖 媽媽感受不到孩子的心情,就如同婆婆不了解媳婦的辛苦,老公不了解老婆,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一樣的委屈
💖 大人有大人的各種原因,不管妳有什麼不得已的原因,也請珍惜這每週一次,兩次或者三次的機會,好好的跟著孩子一起歡樂
😄,一起歌唱
🎤,不要想著今天孩子可以學進多少知識,而且今天孩子真的非常快樂
😄
👈
👈
👈這些才是爸爸媽媽應該要注意的事情
👉 為什麼孩子怎麼拿,都拿一樣的繪本~因為孩子喜歡熟悉,喜歡重複
👉 為什麼孩子一直在叫媽媽~因為孩子想要媽媽多注意自己一點
👉 為什麼孩子會暴走~因為孩子想引起媽媽的注意
💁 隨時注意孩子的變化,不管是情緒還是行為,各種外在環境的影響都會改變孩子的成長,心理,發展喔~
👉 只要媽媽改變一下,多多的【認真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長之路會更順暢,媽媽也會更輕鬆喔~
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yayasennsei/photos/a.1075142389199404.1073741829.1055454407834869/1450630211650618/?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