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音樂學習 (1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抗拒練琴到突破自己之路


作者:Jaguar小姐


兩星期前,女兒成功練成兩手合奏,欣喜的我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刻,感動著前陣子的努力總算有收穫!



四歲的女兒從今年四月開始到團體班學琴,喜歡音樂的她,主動表示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她好喜歡上課,她愛唱歌,也愛跟著老師律動,但對於實際「彈琴」,她卻顯得不是很有興趣。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孩子快樂學鋼琴的五個原則※】
 
有調查說,中國正現有琴童家庭3000多萬。很多媽媽在孩子學琴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時,常會因窘迫、急躁和擔憂而發怒,說出一些自己都無法控制,甚至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話。對於所有正在學琴以及準備讓孩子學琴的媽媽而言,用快樂的心態陪伴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很多媽媽說“曾經很有修養的我們,因為孩子練琴全家人變得很沒有修養”。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3000萬孩子,這個數字龐大到讓人吃驚,這麼多琴童長大後會誕生多少傑出音樂家?幾乎所有媽媽都認同,學琴只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並非刻意讓他們成為音樂從業人士。即便有這樣的認知,但當孩子練習達不到要求時,急躁和失望還是在所難免。讓自己和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情,這樣才能發現學習的真正意義和樂趣。
 
問題一:如何培養和維持孩子對彈鋼琴的興趣
 
剛開始孩子對發出動聽聲音的鋼琴有著無限的好奇和嚮往,而真正開始學習後,才發現鋼琴並不像原來想像的那樣是一個好玩的大玩具。短時的興趣激發對孩子來說很容易,難就難在保持興趣的穩定性並堅持下去。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學鋼琴,陪練最重要】
 www.jackylau.org
 
初學鋼琴的小孩,家長一定要陪練,一開始就要讓孩子覺得練琴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起共同的任務。我覺得父母,要常常和孩子交流,問老師今天說 了什麼,你聽得懂嗎,這裡不是很明白,你能不能解釋給一下。這種互動,首先讓孩子感覺他是不孤單的,其次鼓勵了孩子學習的自信。
 
小孩子學琴,爸爸媽媽一定有很深的體會,陪孩子練琴是個苦差事。但不陪練不行,在決定讓孩子學琴以前,家長要問自己幾個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在於孩子學琴 之後,家長是否能給予大量的支援和時間。初學鋼琴的兒童家長,應該完全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上認真領會老師的要求及意圖,在孩子平日練琴中,用適合 孩子特點的方法,落實老師的教學要求,幫助孩子理解和消化老師的教學內容。由於學齡前兒童專注力較弱,建議每天練琴時練次數,例如早上彈十次,中午彈十 次,下午彈十次,同時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這比起每天練一個小時更有效率。建議家長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孩子練琴,根據老師在課堂上的要求及筆 記,及時糾正孩子在練琴中出現的偏差和錯誤,使其少走彎路。等孩子稍長大一些,基礎打好了,學琴程度深了一點,家長就不必貼身陪練。
 
根據人腦記憶的規律來看,孩子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的。人的記憶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任何接觸過的東西,在沒有達到牢固記憶的狀態下,不及 時地溫習都會有被完成遺忘的可能。對某種知識記憶的難易程度,不是只看它以前是否曾經接觸過,而是看它能否與你腦子里面已經掌握的知識建立起某種邏輯關 係。有關科學實驗表明,當人腦接觸某個信息第六次時,該信息在人的記憶中能維持七、八個小時;第七次時可以維持十幾個小時。

鋼琴學習是一個複雜而艱苦的學習過程,期間出現各種不盡人意的狀態都是難免的,因此家長應該以理智從容的態度來面對。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的時間管理-要他練琴 也要教他如何練習

謝苑玫/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系教授

練習的時間管理

練習對於音樂學習的重要性是肯定的,但只有一味累積練習的時間卻不一定能有良好的成果。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練習發揮最大的效益,必須妥善規劃、運用練習的時間與方法。規劃練習時間需要考慮樂器演奏者的年齡、動作協調性、專心度等個別的條件,因為條件不同的人練習時間的安排會有所差異。
例如:初學和進階的學生以及專業的音樂家三者演奏程度大不相同,練習時間的持續力、專注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別,對於技巧、練習曲目的時間分配上就需視其個別狀況來加以安排。再者,演奏樂器的不同在練習時間的規劃上也有區別,假使同樣是一小時的練習時間,而有三個用功程度相當的學習者,一位彈鋼琴、一位拉小提琴,另一位則吹奏小號,那麼這三人為這個小時所進行的練習時間分配與練習內容規劃會有所差別。

心理學上提供一些相關的通則可以提供音樂唱奏者進行練習時間管理時的參考:
1.分次練習進行比集中一次練習有效;除非是已經十分專業而嫻熟的演奏家。
2.長期練習所累積出來的流暢度會優於短期密集訓練出來的成果。
3.簡短的時間適合做簡單的動作練習,複雜的動作則需要較長的練習時段。
4.音樂基本能力強的人能夠練得比較久;兒童隨年齡增加也能練習得久些;然而,即使是職業的演奏家也要注意練習時間的分配,避免練習時間過度集中而導致的疲勞。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之華專欄:學琴學到二十歲~

 

十多年前剛搬遷到北歐時,孩子們曾分別念過兩年的國際學校,當時學校裡有一位年輕的美國音樂老師,她跟著受聘於芬蘭國家歌劇院樂團的先生來到芬蘭;有次和她聊起音樂學習歷程,她說家裡五位兄弟姐妹每個人都學了一種樂器,父母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他們都能一路學到十八歲!

 

學到十八歲啊!當下我可是讚歎了許久呢,心裡想說,自己成長於一個封閉又重升學主義的年代與環境,當時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升上國中後,除了少數確定要往音樂發展,大家幾乎都先暫停其他興趣嗜好課程,生命裡頓時只剩下了髮禁、升學和國英數理化,直到聯考告一段落。

 

長大成人後,我不時覺得,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寧可多點時間學學音樂,而少點近乎填鴨式的數理;等到有了孩子之後,更覺得先前那種標準又單一化的成長與學習目標,實在太浪費青春歲月了!

 

當時在北歐的我,還想到了自己兩個孩子才剛剛六歲和八歲;十八歲,是何等遙遠又如此不可及的年歲啊?未來,到底會如何演變都不得而知了,實在很難去預想到十八歲還能學音樂啊。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學鋼琴/樂器的堅持,其實在於家長!

 

學樂器不是考驗孩子,而是考驗家長的耐心和忍耐。這話雖有點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其實我們想想,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堅持不了,而是大人們的懈怠,各種理由。

 

家長有時會心疼學費,孩子沒彈出來上課成果或者彈不好就不願意再上課,這雖然某層面可以理解,但學習不是經商。你可能省了一次學費,但可能延誤了一個好習慣、好態度的建立。再說好老師也會盡量對得起你付的束脩。也許老師說的某一句話你領悟了受益終身。當然前提是你找的老師是值得你信任。如果你有懷疑老師,哪怕一點點,那建議你趁早換掉,因為你的懷疑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也會給可能被你誤會的老師造成傷害,影響老師與孩子的互動。

 

琴學得好的,往往背後都有個虎爸或虎媽,李雲迪、郎朗等都是因為背後有隻老虎。當然關於堅持不請假是不可能的。但你的態度決定結果。在評價孩子學琴和老師教學質量時,評價自己對孩子學琴的態度也是必要的:你是否認真堅持,陪孩子一起努力過?

 

經常有家長說,當小孩在老師課堂上,孩子出奇聽話,彈得好、效率高,一到家就完全變樣,各種問題:不願意練習、小動作東摸西摸,練琴時一會兒要喝一會兒要拉一會兒要吃家裡到處都跑遍。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原因在於家裡沒有能營造好學習的氣氛。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鋼琴的十七個好習慣

 (源自於網路分享)

 習慣一:彈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動作。
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類似於跑步、游泳前的準備運動,能使你更快地進入彈琴狀態。冬天的話可以先抱會兒熱水袋暖暖手。   
 
習慣二:堅持每天彈一段哈農。
 只要你開始彈哈農了,就堅持每天彈一段。 這樣,即使每天沒太多時間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於退得太厲害。 對初學者來說,每天彈哈農更能保持穩定的進步。   
 
習慣三:由慢至快。
 慢練的好處實在太多,我就不說了。 總之,慢練就是王道。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學樂器最需要靜心】

學樂器的孩子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樂器,鋼琴、小提琴等等。


許多家長讓孩子學樂器的的目的在於讓孩子修身養性,讓孩子長大後擁有一定的藝術氣質,還有的家長是為了讓孩子參加全國學生比賽取得成績,可以在申請入學時加分。


然而,家長們卻往往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孩子的良好性格是以後人生最重要的財富。如何對於孩子進行性格培養?學樂器則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因為學樂器最需要學會靜心。


家長們回憶一下,孩子是不是彈奏樂器總是喜歡加快速度或者節奏不穩? 孩子彈樂器時候是不是總是不看樂譜? 孩子彈樂器是不是總是一會兒去廁所一會兒喝茶坐定不安?孩子是不是總是不能把一首曲子彈到全對,總是會出現點錯誤?


這一切的一切源於思考!彈樂器是需要思考的,在初學者彈奏的過程中,思考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但是其實現在許多孩子在彈奏樂器時很少思考,許多樂器教師也幾乎沒有教導或引導孩子如何去思考。而思考是一定需要靜下心來的,哪怕是最簡單的看譜識譜,對於初學者而言,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只要耐心、靜心地按照正確方法思考,很快就會有進步。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在前面,學樂器如何安排練習時間,往往是家長與孩子的重要課題。
 
許多家長常問到:「他都不自己去練琴,是不是沒有興趣?」家長更忽略了一件事情,興趣是培養出來的,沒有足夠的時間培養他對這件事情的感覺,怎能說「培養」?
 
文章中說現在的環境誘因太多,的確是這樣,電視電腦平板玩具等等的。以前孩子練琴還可以說無聊沒事做所以練琴,現在的孩子玩的東西這樣多,怎麼會無聊呢??就算無聊他們也寧願去玩或看電視而不會閱讀或者是練習才藝。
 
孩子不願意練因素有很多,家長堅持的態度也很重要。以下為朋友的網路分享,請各位參考。
~~~~~~~~~~~~~~~~~~~
【網路文章】如何與孩子溝通安排練琴時間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媽媽帶小蕊上親子音樂課,只看到小蕊自己跟著音樂跳的很開心,不見媽媽進教室【因為遲到,媽媽跑去上廁所】這個時候就看到小心的媽媽邀請小蕊一起來牽手,課程繼續進行,小蕊的媽媽進教室後就是找一個角落坐下來,滑著手機😱😱😱
小蕊開始叫:媽媽~媽媽~媽媽😠😠😠
才看到媽媽將手機放旁邊,陪小蕊,但沒有多久,老師開始講起故事,小蕊往前坐的時候,媽媽又開始滑手機了😱😱😱
👉 同班級的其他孩子的媽媽都把手機收起來,認真的陪伴孩子上課,只有在覺得孩子好可愛的時候,才會把手機拿出來幫孩子照相,而且還是不讓孩子發現的狀況下使用👏👏👏👏👏

💖 晞晞媽媽帶晞晞畫畫,整堂課都看到晞晞媽媽在滑手機,其他的媽媽都在認真的陪孩子,即使孩子不需幫忙,媽媽也非常認真的看著孩子的動作,所以孩子們都非常專心,也非常穩定。晞晞媽媽也非常認真,非常認真的滑手機
👉 教室裡就一直聽到晞晞叫:媽媽~媽媽~
👉 媽媽看了一下晞晞說:好,你做。然後繼續滑手機😱😱😱
👉 晞晞:媽媽畫,媽媽畫
👉 媽媽看了一下晞晞說:你自己畫
👉 晞晞:媽媽~媽媽畫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現在的家長,讓孩子學器樂已經變成一般的事情了,但是我們常常會聽到家長說~
👉 A家長:我又不知道孩子有沒有興趣?????
👉 B家長:我們家沒有打算買鋼琴🤤🤤🤤🤤🤤,但是想讓孩子學學看
👉 C家長:我想讓孩子學鋼琴,女孩子學鋼琴很有氣質ㄝ😓😓😓😓😓
👉 D家長:最多國中以後就不會再學了吧?所以買鋼琴~那~以後怎麼辦?
👉 E家長:唉呦~我又不指望孩子變成音樂家或讓他唸音樂班,買鋼琴幹嘛?😱😱😱😱😱
😓 各位家長即使沒有要唸音樂班,沒有要變音樂家,想學興趣也需要鋼琴練習

💖 各位家長~如果有以上三心二意的想法,那麼就不要學鋼琴,就像數學要多算,英文要多唸是一樣的道理,學鋼琴家裡沒有鋼琴😱😱😱😱😱你覺得沒有辦法練習的狀況下,孩子有辦法進步嗎?難道要學習以前的刻苦耐勞到精神~在紙上畫鍵盤來彈奏嗎?👈👈👈如果是這樣,那~也沒有問題喔~
👉 但是,如果要用電子琴練習,那麼還不如不要學

💖 為什麼不建議用電子琴練琴?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音樂~無法立即看到成果
🎶 音樂~需要時間練習,練習再練習
🤔 但是~大人等不及,只想聽孩子彈奏自以為厲害,CD裡聽過的曲子
😑 事實上~沒有打好根基,硬練的曲子,只要目的結束後,就再也彈不回來曾經彈過的這些厲害的曲子,就連彈奏簡單的曲子也有問題啊~
😓 大人~常常碎碎唸要孩子練琴🎹
👴 阿公:怎麼都沒看你彈琴?
👦 孫子:有啊~
👵 阿嬤:怎麼不練琴🎹,浪費錢💸💸💸💸💸
👦 孫子:有啊~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札特不是天才兒童,從「熟練」蛻變成「卓越」的練習法則


2012-04-17 10:56 整理.撰文 陳書榕


莫扎特(Wolfgang Mozart)3歲就會彈琴、4歲開始表演小提琴,5歲就能譜曲,因為他是音樂神童。」「威廉絲姐妹(Venus & Serena Williams)有絕佳的身材、體力和反射神經,是天生的網球選手啊!」在聊天嗑牙的話題中,我們常以「神童」「天才資優」來論斷某個人的卓越表現,那些不可思議的奇蹟總是發生在別人身上,「自己沒有天分、就是比較差」變成絕佳的掩飾藉口,還沒努力過,就在潛意識裡將自己的能力劃地自限。

 

我們長時間被個人主義的光環、奇蹟發生的浪漫給蒙蔽,疏忽了許多成功者默默付出常人無法想像的嚴格磨練。抽絲剝繭莫扎特的童年故事,其實,他在6歲以前就累積了3500小時的練習時間。音樂神童?把出色表現簡化為基因決定論,可能只是你偷懶的藉口。

 

關鍵不在天賦,而是練習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音樂班/音樂系之前,你必須要知道的五個迷思

 

在我回國執教於音樂系和輔導音樂系留學這幾年,其實我發現台灣有許多的同學並不適合音樂這條路,甚至不少同學也於畢業前承認,他們其實對音樂的興趣不大,但因為父母的關係,或是自己只會音樂,其他學科都不如人,才不得以學習音樂的,而現在的音樂市場,似乎也只夠糊口,感到相當彷徨。聽到這些話,說實在的,我不只感到同情,也很想幫學生一把,但實在為時已晚,除了只能勸這些學生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發展第二專長外,別無他法。

 

因此我真得很希望,想要進音樂班或音樂系的同學或是同學家長,仔細思考以下的五點迷思,真實地瞭解自己或是孩子是不是和走音樂這條路,畢竟這一條路走下去是『一翻兩瞪眼』,不成功便成仁,因為這位同學將失去的,不僅是光揮的童年或燦爛的青春,也會失去所有一般人應有的生存在工商社會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迷思一:我(的孩子)可以每日練琴,表示我(的孩子)適合走音樂這條路?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的孩子可以乖乖待在琴房練琴數小時,一定是對音樂有相當多的熱情。但根據我深入人間的觀察,其實不然!一個人可以在琴房練上數小時的琴,可能,一、他真的有熱情,驅使她這麼做,但這是少數。二、他並不想練琴,但是他的父母或師長告訴他必須這麼做,給她不少壓力,加上他的個性比較順從,因此他這麼做,這是多數學生的狀況。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琴學習和演奏中的幾個關係】

 

一、美的音質和富於變化的觸鍵

 

  所謂音質是指鋼琴所發出聲音的質地和音色。每架鋼琴都有自己獨特的音質,而同一架琴,以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方法來彈,音質也會有不少差異,表明音質與彈奏技術有直接關係。在鋼琴練習和演奏中掌握正確的方法,彈奏出美的音質,是演奏者始終追求的重要技術和藝術標準。通常對音質的認識和鑒別主要是通過聽辨,而用語言描繪就比較間接,但一般來講,美的鋼琴音質應該是聲音集中、有顆粒性、泛音豐富、有歌唱表現力,動人之心脾。正如有人提出要把鋼琴的每一個音當作一口鐘來彈,出來的聲音像鐘聲,富於共鳴和泛音才是好的音質。這對學習者認識美的音質可謂是十分傳神和精妙。美的音質是鋼琴音樂表現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是鋼琴音樂的靈魂。音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對音樂欣賞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此外音質還與琴聲的穿透力和傳遠力有關。例如有人彈出的琴音,近處聽很響,但在樂隊中或稍遠處聽時,聲音就不清晰了,穿透力也不強。這些都與彈奏的音質密切相關。所以掌握科學的彈奏方法,控制好鋼琴音質,是鋼琴學習、演奏中的一個重要技能和技術標準。

 

   控制音質與手指的用力和觸鍵方法有著直接的關係。由於人的生理條件不同、手型等的各異,彈奏方法也不可能要求一個模式。“世界上絕對不會有兩位鋼琴家的手型完全一樣”,但卻有著科學和共性的原理。首先應該是手指的發力點和掌指關節(手掌到手指的第一個關節)的靈活性。掌指關節是手指發力的關鍵,手指彈琴的力,要來自這個關節。這個關節如不能發力,手、手腕就容易緊張僵硬,彈出的聲音可能很響,但音質不集中或僵硬,無傳遠力,此外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彈琴的速度能力。特別是對初學者而言,掌指關節的靈活訓練就像舞蹈演員練習踢腿下腰,是重要的基礎訓練。當然,隨著演奏技術的不斷提高,其他部位也會協同用力,而不是孤立的運用這一發力動作。特別注意不是無節制的發力,力量太大、太小都直接影響音質,最佳力度應以彈出最佳音質為判定標準,練習時應通過仔細的聽辨找到最佳用力感覺。其二是手指觸鍵的部位對音質具有明顯影響。如,用指腹(指紋中心部位)觸鍵,音質會相對柔和,富有連音效果;用指尖(近指甲部位)觸鍵,音質則相對會明亮有力,富有顆粒性。隨著手指與琴鍵的角度改變,音質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其三是觸鍵時手指抬的高度對音質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在速度稍快時抬得過高就不易控制音色,也影響速度。初學者,可能練習抬指高些,隨著技術的提高和作品的需要,保持較小的指、鍵距離是控制音質和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總之,不論是哪種方法,在演奏中彈出美的、動人的音質是追求的審美目標,而彈出更豐富多彩的音色變化,讓琴音表達出各種不同的光和色及不同的音樂感覺,是對音質要求的更高境界。所以,掌握多樣的觸鍵方法,控制出各種音質的表現,不拘泥於單一、缺乏變化的觸鍵和彈法,是鋼琴學習和演奏中應十分注意的原則。

 

二、鬆弛與緊張的協調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個不可不知練習樂器的錯誤方法


2013-11-15


記得我們之前與您分享的「十大不可不知練習樂器的要訣」嗎?

 

雖然學無捷徑,但確實有能避免走冤枉路的方式。我們通常了浪費很多時間,因為沒有人教我們最有效率的練習方法。無論是學習如何編寫、改善寫作技巧,或演奏樂器,選擇以正確的方法練習,誠然足以造就「好」與「很好」之間的差別。

 

您可能聽過一個古老的玩笑:一個遊客問計程車司機如何去卡內基音樂廳,而得到的答案是:「練習,練習,再練習!」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音樂幫助孩童提升注意力並減輕焦慮

 

 

學音樂幫助孩童提升注意力並減輕焦慮


2014-12-30 作者 MUZIK ONLINE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學習音樂能幫助孩子控制情緒、集中注意力,並減輕焦慮。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奏樂器對大腦有好處

 

美國一家研究機構——認知神經系統學會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練習樂器能夠加強兒童左右半腦之間的聯繫,使胼胝體的增長率提高25 %。但是只有堅持不懈練習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胼胝體是大腦中聯繫兩個半腦的部分,由神經軸索組成。

 

認知神經系統學會的專家格特弗里德·施勞格、馬里·福雅爾和埃倫·溫納使用磁共振成像技術對31 名兒童進行了研究。專家們利用此項技術分析了他們的大腦,在孩子們6 歲時進行了第一次研究,隨後又在他們9 歲時進行了第二次研究。在第一次研究中, 6 個孩子持續練習樂器,每周至少2 個半小時。在6 歲到9 歲這幾年間,他們的胼胝體的增長率比大腦整體的增長率高25 %。反之,在每週只練習1 - 2 個小時或者直接放棄練習的孩子身上都沒有發現這樣的胼胝體增長率。所有堅持練習的孩子演奏的都是鋼琴或小提琴,這是兩種需要雙手協調動作的樂器。另外,研究人員在所有練習者身上發現胼胝體的增長和一項需要連續敲打電腦鍵盤的非音樂測試中的成績成正比。這說明練習樂器可以改善與雙手協調動作有關的神經聯繫。

 

施勞格等專家將繼續對這些孩子進行研究,以便了解練習樂器能夠帶來的其他益處,例如改善記憶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等。

 

美國專家的此項研究並非首個指出學習和練習樂器能給兒童大腦帶來影響的研究。此前加拿大心理學家的另一項研究對學習音樂對兒童感知能力和對記憶力的影響作出了比較。他們對兩組分別為4 歲和6 歲的兒童進行了持續2 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其中學習音樂的孩子的大腦皮層成熟得更快。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台緊張怎麼辦!?」談音樂家如何面對上台壓力


作者:蔡宇光


「音樂會一點也不適合我,觀眾恐嚇著我,我被他們的呼吸所嗆、被他們的目光癱瘓。」-蕭邦

 

舞台上的忘譜、焦慮,時常是古典音樂演奏者,從初學者到音樂家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只是緊張程度上的差別。

 

有趣的是,一般人彷彿認為這沒什麼似的,認為我們學音樂的一定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首;看著我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大步上台,瀟灑來上一段,但演出前的後台,令人抓狂的焦慮狀態卻是鮮為人知。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音樂,為何不能持續?


作者:sama


最近,哥哥對於彈琴十分熱衷,空閒時,總可以聽見琴音在家中流洩。

 

前幾日,出門晚餐途中,哥哥閒聊起音樂,提到不少同學都學過樂器,但主動想學的比例很低,能持續的也不多,同學們提到學樂器的經驗不愉快多於快樂,他歸納出一個結論:關鍵點在於父母。如果是父母要求去學的,感到不愉快的比例很高,能持續的比例也相對低,他的疑問是:「音樂應該是件快樂的事,如果孩子學的心不甘情不願,不但沒有效果,而且弄得很不愉快,這麼沒效益的事情,父母為什麼還要花錢去做?」

 

我聽完後,點頭表示同意,說:「你媽人真好,你們都沒有這種苦惱。」兩個小孩有志一同給了我一個大白眼。

 

wrt0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