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樂器對大腦有好處
美國一家研究機構——認知神經系統學會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練習樂器能夠加強兒童左右半腦之間的聯繫,使胼胝體的增長率提高25 %。但是只有堅持不懈練習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胼胝體是大腦中聯繫兩個半腦的部分,由神經軸索組成。
認知神經系統學會的專家格特弗里德·施勞格、馬里·福雅爾和埃倫·溫納使用磁共振成像技術對31 名兒童進行了研究。專家們利用此項技術分析了他們的大腦,在孩子們6 歲時進行了第一次研究,隨後又在他們9 歲時進行了第二次研究。在第一次研究中, 6 個孩子持續練習樂器,每周至少2 個半小時。在6 歲到9 歲這幾年間,他們的胼胝體的增長率比大腦整體的增長率高25 %。反之,在每週只練習1 - 2 個小時或者直接放棄練習的孩子身上都沒有發現這樣的胼胝體增長率。所有堅持練習的孩子演奏的都是鋼琴或小提琴,這是兩種需要雙手協調動作的樂器。另外,研究人員在所有練習者身上發現胼胝體的增長和一項需要連續敲打電腦鍵盤的非音樂測試中的成績成正比。這說明練習樂器可以改善與雙手協調動作有關的神經聯繫。
施勞格等專家將繼續對這些孩子進行研究,以便了解練習樂器能夠帶來的其他益處,例如改善記憶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等。
美國專家的此項研究並非首個指出學習和練習樂器能給兒童大腦帶來影響的研究。此前加拿大心理學家的另一項研究對學習音樂對兒童感知能力和對記憶力的影響作出了比較。他們對兩組分別為4 歲和6 歲的兒童進行了持續2 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其中學習音樂的孩子的大腦皮層成熟得更快。
另一項有趣的研究顯示,在職業音樂家的大腦中,與聽力、視力和身體靈活性有關的區域更加發達。因此,這一切似乎都表明,練習樂器對大腦有益,特指胼胝體、大腦皮層以及與聽力、視力和身體靈活性有關的區域。
上述研究可以證明,大腦中不存在一個用於感知音樂的特殊區域,音樂涉及不同大腦區域,甚至包括一些和其他活動有關的區域。人們還發現,大腦的活躍區域隨個人經歷與練習樂器的情況而改變。同時,人們可以知道,音樂從起源開始就和人類文化有著緊密關係,練習樂器有助於開發學生的大腦和改善他們的學習能力。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065161709867&set=gm.824353047672708&typ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