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章】影響孩子學習動機的六個因素
影響孩子學習動機的六個因素
作者:友緣基金會2015-11 Web only
學習意願、學習動機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是否能積極面對學習,鼓勵孩子積極面對學習,建立好的學習態度是關鍵。
影響孩子學習動機的六個因素
講到學習意願大家想到功課,讓孩子能勝任課業並願意主動積極學習是重要的,但是孩子的人生不只有功課,如何讓孩子將生活過的更有意義的積極態度似乎更重要。
有名的社會心理學家Erikson提到兒童階段的任務是友誼、各種技能、自我評價及團隊合作,如果孩子能對此階段的要求表現出自信感,在各方面感受到「我可以」、「我做得到」的喜悅,將會發展成勤勉的人而能為目標持續努力,如果孩子感受到「我不行」、「我無用」就易演變成自卑,要自卑的人有學習動機是相當困難。
肯定自我,增加信心
如何讓孩子體會「我可以」、「我做得到」的自信,大人的態度無疑是成功的關鍵,有些大人認為孩子表現好是本分,根本不用肯定,指出孩子的錯誤他們才會進步,原本希望讓孩子更好的美意,卻在不斷增強「改進」及「錯誤」中讓孩子充滿了自卑及無力感。
肯定孩子的「成功經驗」是自卑的解藥,例如孩子今天考60分,成功經驗在哪裡呢?就是問孩子「這60分你是怎麼答對的?」,當孩子感受到我「已經」有60分的實力時,內心就會有60分的自信,然後再問「其他不會的地方在哪裡?如何讓你的成功經驗幫助你。」。
所以肯定「成功經驗」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再來是大人要理解學習有不同的層次,瞭解孩子的學習特色用對方法才容易成功。
一、有動機、沒方法
這種小孩很想讀好書但沒信心,他們需要鼓勵及方法,讓孩子填寫學習單幫助很大,它讓孩子瞭解自己做了什麼會進步或退步,久了就累積讀書智慧。
二、動機弱、有方法
很多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重複,問他們的意見會提升動機,例如:怎麼做可以提升功課。勉強做測驗卷通常引來更多親子衝突,鼓勵他們只練習不會的題目。
三、沒動機、沒方法
這是信心最低的孩子,除了經常肯定他們做到的,找出和他們能力相近而成績進步的人激勵他們會感受到:「他可以,我也可以」,切記拿他們和別人做比較。
四、讀書方法
閱讀方式有聽覺、視覺或觸覺等。喜歡畫圖的人,鼓勵他們邊讀邊畫,會容易記住學問。喜歡挑戰的人,用碼表記錄花多少時間學會東西,秒數越少時孩子的成就感會越大,而容易緊張的人,則常要安慰他們:「慢慢來,沒關係」。
五、行為歸因
有些孩子考試考好會說老師出題太簡單,此時要鼓勵他們:「你也有努力」以增強自信。有些考試不好則歸咎老師出題太難,此時陪他們看自己努力多少,哪裡可以再努力以增加責任感。
六、階梯理論
很適合下定決心要努力但成績和預期有落差時,因為他們想:「反正我再努力也沒用」,而階梯理論是指學習就像爬樓梯一樣,要持續不斷的努力,有一天成績會像爬樓梯一樣突然往上衝,鼓勵孩子不要放棄再試一次。
學習需要因材施教,另外學習理論認為「遇到不會」、「對我有用」、「有趣、好玩」時,人會有較高的學習意願,大人也可以善用這三種時機,相信多看孩子好的地方、做到的地方及成功經驗,就會有機會讓孩子成為積極、勤勉又有動機的孩子。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9095-%E5%BD%B1%E9%9F%BF%E5%AD%A9%E5%AD%90%E5%AD%B8%E7%BF%92%E5%8B%95%E6%A9%9F%E7%9A%84%E5%85%AD%E5%80%8B%E5%9B%A0%E7%B4%A0/?utm_source=parenting-fans-page.facebook.com&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normal_article